洪武时期,高丽是如何成功摆脱元朝的控制,并避免被明朝牵制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等精锐将领进攻通州和大都。经过激烈的战斗,明军于次月二日攻克了大都,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元朝彻底灭亡。实际上,早在大都被攻陷之前的闰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就已从大都撤回上都,元朝的残余势力继续存在于漠北,被称为“北元”。
元朝灭亡的消息迅速传入高丽。高丽王朝在接到消息后,于同年九月十八日得知明朝舰队已抵达通州,进入京城,大明建立。对于深受元朝压迫且厌倦其统治的恭愍王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恭愍王果断地采取了行动,立即命令百官商议如何与明朝建立友好关系。他迅速识别形势的变化,并做出了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主动寻求与明朝的外交联系。
李穡(1328—1396年),字颖叔,号牧隐,出身书香门第。李穡的父亲李谷曾为元朝官员,而他本人也曾在元朝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元朝担任过翰林文学承事郎等职。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元朝体制下,他对元朝有着深厚的感情,元朝的覆灭令他感到无比痛心。然而,面对元朝的衰落,李穡对其兴衰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关注和深刻的情感。
展开剩余80%恭愍王的决定无疑为新兴的明朝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二十八日,明太祖派遣偰斯携带玺书前往高丽,正式通知高丽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在玺书中,以天命之主的口吻告知高丽:“自宋朝失去政权,元朝便非我辈所能共治。天命降临,令中国复兴。大明自建立以来,已定天下,现修书传达于高丽。”他还特别强调,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复兴,并希望高丽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
收到明朝的诏书后,恭愍王立即决定停止使用元朝的至正年号,随即派遣使者前往金陵,恭贺明太祖即位。其表文中,不仅承认了明朝的合法性,还表现出希望成为明朝藩属的意图。恭愍王的这一举动,不仅是有效地摆脱元朝控制,消除了元朝的影响力,而且还向国内的亲元派势力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为了进一步加深与高丽的关系,明太祖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洪武三年(1370年),他派遣徐师昊前往高丽进行山川祭祀。明朝还向高丽赠送了锦缎等礼物,显示出对高丽的支持。这一系列外交举措,不仅巩固了高丽与明朝的关系,也显示了明朝对高丽的统治认可。
恭愍王把明朝视为稳定的依靠,并通过更换年号和上交元朝的金印,进一步拉近了与明朝的关系。他希望通过这些行动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然而,尽管恭愍王迅速做出了政治调整,文人阶层却没有那么快适应这种变化。许多文人,尤其是像李穡这样的传统知识分子,依然对明朝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或抵触态度。
随着高丽与明朝的正式建立关系,恭愍王的独立性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障。然而,尽管高丽摆脱了元朝的直接控制,元朝作为高丽的宗主国的影响仍在国内某些阶层中存在。部分高丽的官员和文人尚未完全接受明朝的统治,他们对明朝的统治心存疑虑和不信任。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恶化。
为了确保自己的独立性,恭愍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了北元的力量,与北元保持了某些秘密联系,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平衡明朝的压力。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为高丽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随着内部分歧的加剧,高丽文人群体形成了亲元派和亲明派的对立局面,双方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明朝与北元之间的对抗,始于太原之战,并最终以岭北之役的胜利而达成相对平衡。在岭北之役中,北元成功取得关键胜利,迫使明朝采取以防御为主的策略,实施北疆治理。这一消息传到高丽后,引发了高丽文人对北元和明朝态度的转变。恭愍王平定了国内的亲元势力,削弱了元朝在高丽的影响。然而,由于红巾军的起义影响,恭愍王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停止了反元改革。
当时,元朝的势力逐渐回归漠北,试图利用高丽的力量恢复对中原的控制。尽管元顺帝曾考虑在大都败退时避难于高丽,但随着北元势力的衰弱,这一设想也未能实现。在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恭愍王果断停止了使用元朝的至正年号,从而正式摆脱了元朝的控制。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高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舆服和官制改革。这些改革不仅推动了高丽的政治体制恢复,也反映了恭愍王逐步摆脱元朝控制的决心。通过这些改革,高丽逐渐恢复了部分独立性,并开始着手扩张北方领土。
在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高丽正式开始使用“洪武”年号,标志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为了消除高丽对北元的幻想,明太祖派遣使者孟原哲前往高丽,向恭愍王通报了北元的失败情况,并敦促高丽彻底切断与北元的联系。
随着中原局势的进一步变化,恭愍王决心与明朝建立更为稳定的外交关系,并派遣使者前往明朝祝贺圣节。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明太祖派遣征西将军汤和出征,平定了川蜀地区。这个胜利的消息传至高丽后,恭愍王感慨万分,写信赞扬明太祖的伟大成就,并将其比作尧舜之圣明。
然而,尽管恭愍王对明朝持有积极态度,高丽国内的文人群体并没有完全接受明朝的统治。像李穡这样的文人,仍然对明朝持有较为冷淡的态度,有些人甚至暗中支持北元与明朝的对抗。这种内部分歧最终导致高丽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洪武五年(1372年)十一月,北元的纳哈出侵犯高丽边境,迫使高丽的边防军受到严峻考验。纳哈出的侵扰不仅加剧了高丽与明朝的紧张关系,也暴露了高丽内部对明朝的不同态度。尤其在马匹交易中,高丽竟暗中与纳哈出勾结,破坏了与明朝的交流。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高丽与明朝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总体来看,尽管恭愍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摆脱元朝的控制并寻求与明朝的合作,但由于国内文人的分歧和外部形势的复杂变化,高丽最终未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独立。
发布于:天津市盈胜优配-股票配资链接-配资app-炒股10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