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年九月,朱元璋为了清除漠北故元的残余势力,决定亲自部署一次北征,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和郭英分别为左右副将军。三人将带领十五万大军北上,出征的任务不仅艰巨,而且责任重大。这支大军的规模,正如当年岭北之战中的兵力,然而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军队路线非常单一,且指挥官独一无二——蓝玉。
出征前的九月三十日,朱元璋亲自为蓝玉送行,并亲自叮嘱道:“倍道而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这不仅是鼓励,更是对蓝玉的期望——经过十余年的积蓄与忍耐,时机已经成熟,蓝玉的一切行动将决定是否能一举扫平北元,立下赫赫战功。
11月18日,蓝玉率军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出发,准备直指三千里之外的北元汗廷。到了1388年三月,明军进入庆州(现内蒙古巴林左旗)。此时,侦察兵回报,在捕鱼儿海发现了元主脱古思帖木儿的踪迹。捕鱼儿海,亦即今天所称的贝尔湖,蓝玉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紧急加速向前推进。
展开剩余79%四月十一日,明军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抵达距离捕鱼儿海南岸仅四十里的位置。然而,此时却遭遇了一个难题。蓝玉派出的多路探子均未能找到元军的踪迹。敌人到底在哪里呢?明军已经行军两千多里,越过了多个荒凉的沙漠,粮草也在迅速耗尽。如果继续前进,军队将面临饥饿与口渴的风险;如果撤退,蓝玉又怕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
就在所有人心情低落、面临抉择时,定远侯王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深入漠北,无所得,若迅速撤回,如何面对皇帝的期待?我们既然已经来到这一步,不如再坚持几天。”王弼的建议其实是一场赌博,若成功,便能获得显赫的战功;若失败,则可能葬送整个军队的生命。
蓝玉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最终决定咬紧牙关,继续前进。为了不惊动元军,他命令全军隐蔽行踪,采用挖坑做饭的方式防止火光暴露。四月十二日,黎明时分,明军终于抵达捕鱼儿海的南岸,但依旧没有敌人的踪迹。就在此时,巡逻的骑兵传来了捷报:元军的大营终于被发现,位于捕鱼儿海东北方向约八十里的地方。
经过三千里的艰难跋涉,明军终于找到了敌人,蓝玉命令王弼率先锋队立即进攻。此时的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依然自信满满,他以为明军由于缺乏水源,必定疲惫不堪,难以快速集结力量。但他忽略了一点:明军虽然饥饿、疲惫,却满怀怒火和战斗意志。
王弼率领的部队悄然接近元军大营,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击,迅速击败了元军的警戒部队,整个营地顿时陷入混乱。得知大势已去,脱古思帖木儿匆忙带着太子天保奴等人逃离,留下了数万残兵。元军士气崩溃,很多士兵见皇帝逃跑后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最终,明军俘获了七万七千余人,并缴获大量战利品。
这场战役,不仅让明军斩获了显赫的战果,也让北元的实力遭受了沉重打击。脱古思帖木儿失去了昔日的威严,元朝的统治开始瓦解。在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后,蓝玉的功绩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赏,但他并未因此知足,反而接连做出一些惹怒朱元璋的事情。
首先,在明军回程的途中,蓝玉无故侮辱了脱古思帖木儿的皇妃,导致她愤而自杀,朱元璋对这种行为非常不满,但考虑到蓝玉刚立下赫赫战功,便没有立即追究。接着,在回国前夕,蓝玉因为不满守关官员没有按时开门,竟下令强攻喜峰关,打破了城门。这一行为引发了朱元璋的愤怒,他开始对蓝玉产生怀疑,认为其行为已经失去节制。
而在庆功宴上,蓝玉甚至公然质疑朱元璋对自己的封赏,想要更多的荣誉。这一言论让朱元璋彻底失望,于是决定对蓝玉采取行动。他将蓝玉的爵位由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并用金书铁券刻下他的过错。朱元璋的态度变得愈加冷淡,他开始逐渐把军权交给自己的儿子,特别是晋王朱惘和燕王朱棣。
随着蓝玉的逐渐失宠,其他的功臣也未能幸免,尤其是当朱标去世,继位问题成为焦点时,朱元璋的政治手段变得更加果断。他选择通过大规模清洗,将那些不符合他意图的功臣一一铲除,包括冯胜、傅友德、王弼等人,最终让蓝玉案成为明朝清洗内部势力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尽管朱元璋对蓝玉采取了如此强硬的措施,他的决策依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他在晚年不得不面临更复杂的权力斗争。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中,谁能最终继承明朝的江山,谁又能幸存下来,已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盈胜优配-股票配资链接-配资app-炒股10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