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电子,这家估值高达6000亿元的“大国重器”,国产光刻机龙头企业,其借壳上市的序幕已进入最后的48小时倒计时!7月初,一场关乎半导体行业重组的特别会议即将在上海召开,届时,最终的借壳方案将尘埃落定。目前,三家上海国资委旗下的公司——海立股份、华建集团和电气风电,成为最热门的潜在借壳标的。 若此次借壳成功,这将创造A股市场的新神话,其涨幅或将复制此前60倍的奇迹。
这一借壳计划的酝酿已久。早在2024年10月,上海微电子就已撤回了IPO辅导备案,此举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借壳上市的前奏。直接进行IPO意味着必须公开光刻机的核心技术细节,这将暴露其70%的国产化率这一敏感信息,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 而2025年恰逢央国企改革收官之年,上海国资委迫切需要解决旗下半导体资产的同业竞争问题,借壳上市成为唯一合规且高效的途径。政策窗口期也精准地为此次借壳行动设定了时间表。
早在6月份,上海微电子便已完成了对百亿级国资壳公司的筛选工作。其核心高管已入驻目标公司董事会并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为这次借壳行动开辟了“绿色通道”,审批周期也从通常的3-6个月缩短至30个工作日,这得益于上海国资委的大力推动,使得整个借壳进程比普通重组快了一倍有余。
展开剩余68%筛选借壳标的的逻辑清晰明了:必须隶属于上海国资委体系,市值在百亿左右,且业务易于剥离。 海立股份(600619)目前是市场上最被看好的潜在标的,它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电气集团控股体系。上海微电子的董事长同时兼任上海电气集团副董事长,这种人事安排被视为借壳的关键铺垫。此外,海立股份长期为上海微电子光刻机提供冷却系统配套,双方还签署了封装光刻机联合开发协议,业务协同性显著。其市值约100亿元,近年来利润略有下滑,财务负责人也经历了变动,这都符合国资“壳资源养成”的典型特征。然而,海立股份也面临着一个潜在的阻力:其二股东格力电器持股比例高达8.54%,可能会对重组方案投反对票。
这一风险使得部分资金转向了另一潜在标的——华建集团(600629)。作为上海国投唯一的上市平台,华建集团的市值仅为62亿元,远低于其他候选企业,更符合“小市值易操作”的借壳逻辑。虽然其主营业务(建筑设计)与上海微电子的协同性较弱,但其政策优势却十分突出。上海国投拥有20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旗下拥有1868家未上市的硬科技企业,借壳华建可以有效打通半导体资产证券化的通道。技术面分析显示,该股近期资金流入异常活跃,有传闻称社保基金和QFII已提前潜伏其中。
电气风电(688660)因其特殊的身份成为第三个备受关注的标的。它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电气集团,且最终控制人均为上海国资委,股权整合的阻力最小。虽然它连续9个季度亏损,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高达4.77亿元,主营业务风电也与集团其他业务存在重合,但这也符合“同业归核”政策下的剥离条件。然而,电气风电的科创板定位却存在争议,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硬科技”属性要求较高,借壳可能导致业务断层,需要在重组前进行财务优化,这增加了其不确定性。
市场资金早已开始布局。2024年11月,电气风电借壳传闻一出,股价在4天内暴涨88%,游资和QFII频繁现身龙虎榜。海立股份在7月份的融资余额激增42%,股价突破了年线压制。而华建集团由于市值小、弹性高,被散户戏称为“彩票型标的”。张江高科(600895),虽然并非核心借壳对象,但无疑是确定的受益者。
当然,在借壳方案落地前,最大的风险在于标的尚未正式官宣。尽管多方消息指向海立股份和华建集团,但上海机电(600835)在5月份收购计划被中小股东否决后,也可能转向更大规模的重组。此外,如果政策执行涉及跨省市协调(例如深圳上市的电气风电),审批复杂度将显著增加。监管层对“炒壳”行为的警惕也日益加强,6月份证监会通报查处了12起借壳传闻炒作案件,对百亿市值以下小盘壳股的异常交易进行重点监控。
上海微电子28nm浸没式光刻机已进入量产阶段,EUV原型机的研发也取得了关键技术专利,其估值对标ASML的45倍市盈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例如茂莱光学(光刻机物镜系统供应商)和同飞股份(高精度液冷技术提供商),也随着借壳传闻的升温而股价联动上涨。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盈胜优配-股票配资链接-配资app-炒股10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